這次要聊的東西是琴身和琴頸接合的幾種方式
常見的幾個做法有三種。第一種為Bolt-on,就是琴頸跟琴身使用螺絲鎖接。第二種是Set neck,琴頸與琴身使用黏合接合。第三種是 Neck through,就是琴身貫穿整個琴身位置,左右兩片琴身黏合琴身。
1.Bolt-on (鎖接)
琴頸跟琴身兩個物件用螺絲鎖起來。
每個品牌製作的方式都有些不一樣。例如有些牌子使用4顆螺絲鎖接,有些品牌用3顆鎖接。在電吉他上常見的有2~6顆,電bass常見有4~10顆。鎖接處的琴頸厚度,琴身上挖給琴頸的凹槽(neck pocket)都沒有一定的厚度跟寬度,也是看各家品牌設計及穩定性的考量。
a.指板
常見的指板跟琴頸有兩種樣式的結尾,一種是指板跟琴頸是切齊的,另一種是稍微有些凸出來的。
突出來的樣式是為了可以增加幾格但又不改變琴頸使用材料量跟不用改變琴身上設計。
b.琴頸結尾處的形狀
常見的有底部是平的兩邊做一點點的導角(上圖左)。Fender telecaster琴頸樣式。絕大部分品牌都做成這樣。
另一種使結尾處是圓弧狀(上圖右)。Fender stratocaster幾乎都是這種長像。這其實有點像是騷包的小細節,對於聲音幾乎沒有影響,最大影響是看起來的感覺,比例上會有些不同。
tele樣式(左圖) strato樣式(右圖)
Bolt-on 琴身製作時是在琴身上挖出一個槽讓琴頸放入。
2.Set Neck (黏合)
上面是我吉他 Gibson Les Paul studio 60s tribute
琴身跟琴頸使用木工膠再放入位置。加壓,使用夾具去固定。等待約一夜就可以移除夾具並再做下一部加工。因為有些人會說因為沒有使用螺絲的關係,所以延音會比較好。我是覺得並不會有這麼明顯的延音變化。蒙眼AB test 我是聽不出來的。
琴身上加工方式跟Bolt-on的琴頸很像。基本上只是把放琴頸的凹槽延伸而已。
最常見使用這種接合方式的品牌就是Gibson了!! 高階的PRS也幾乎都是使用此種接合方式。 此種做法加工時間會比Bolt-on的琴來的久,而且技術上也比較難一些些。在膠合時因為夾具加壓,琴頸容易滑動。所以小量加工時,沒有較好的治具時通常都是先挖好琴頸凹槽後,再重新定位琴橋位置。避免黏合後琴頸位置跑動導致琴橋定位錯誤。
3.Neck through (琴頸貫穿琴身)
這種琴就是琴頸一路延伸到琴身的結尾處。這是常見三種琴頸材料使用最多的一種。通常這類型的琴都出現在一些比較現代的品牌像是ESP或是一些手工琴身上。單價上也會比較貴一些些。
製作時也就是琴頸部分一直往後延伸。
琴頸與琴身接合時跟set neck 一樣,使用膠黏合。製作出琴身的兩側形狀後再與琴頸膠合。有點像式三明治的方式將琴頸夾起來。 因為我沒有這類型的吉他,所以也就沒有特別拍照片給大家看。大家可以再姑狗查查看 。
很常見在Bass身上,吉他上面一般流行的幾個型號比較少見。也比較常出現在金屬琴上。
後記
絕大部份的琴都會在琴身與琴頸接合處做一個小小的角度。或是用螺絲的方式來讓使用者可以微調琴頸與琴身的角度。這個角度拿Gibson來舉例,都落在5度左右。事實上這角度太大反而會造成琴弦裝上去時會直接碰到指板或是太接近指板,高把位一直打弦等等問題。
當然除了這幾種接法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做法。也都是從這幾種做法延伸而來的,做法都很類似。
以上這幾種,網路上有多說法。聲音的延音是 neck-through > set neck > bolt on 。事實上我還沒有特別感受到這幾種的延音是誰比較好。畢竟要找到三種製法、一樣木頭、一樣零件、一樣造型跟上漆方式等等的三把琴,再來做比較事實上是很困難的。我也並不覺得會真得有這麼大的差異......。
下次 再寫木吉他的接合的幾種方式吧~!!
這兩天滑鼠怪怪的,小畫家變得很難用。圖沒有之前漂亮請見諒QQ!!。
-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