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換弦了....! 在換弦之前琴主想要先換拾音器。
這把琴比較特別是使用銀色的金屬配件、natural finish、dot inlay、無蓋雙線圈及白色護板。我一直找不到相關資訊。這應該是某一年生產的Explorer的配置。因為我沒拍他琴頭序號所以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生產的。一般來說 Explorer 都會用金色配件(包含琴頭調音用旋鈕)。
從背面可以看到這是常見的大琴身會用的三片木板黏合琴身。很多人都會有種迷思就是電吉他一片木頭做成跟兩片木頭做成以及三片木頭黏合而成的音色來說,一片的聲音一定最好,越多片黏一定越差。對我來說...,也許有差吧!! 但是我聽不出來!!哈哈 而且要找到一片木板這麼大一片的木材,你的琴售價可能要2~3倍 我會覺得很合理!!
既然要換拾音器,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把拾音器拆下來囉!!
上圖就是Explorer的電路室。第一顆可變電阻是Neck段音量,第二顆是Bridge的音量,第三顆是tone鈕。
拆下Neck段 pickup。不意外的線路是走右邊護板下的路徑。
好大一個洞~!! 意外嗎? 其實不會。因為這還算是小的,很多牌子挖的洞更大。
我順便也把switch也拆下護板。因為怕拆裝時音器時拉扯到他的線導致斷線。索性拆一拆反正也不難裝回去。
改裝上去的拾音器是二手品,所以有點霧霧的。
其實他拾音器的線有點不夠長,所以我又幫他在接了一點線才連的到POT上。
在最右下腳可以看到額外連的線。
最後我忘記幫他換電容。都裝好後又拆下護板再把橘滴電容換裝上。
非常大一顆.....。蓋子都快蓋不起來了。
很漂亮的木紋
整理完的照片
當中有些換弦及指板保養、及調教的部分。因為忘記拍照也就懶得寫了。
最後再放回桃紅色毛毛的Case內。
蓋上布就可以收起來了!!
Case部分也是有做上油保養。
也因忘記拍照就..... pass吧~!!
後記
Gibson Explorer 我第一次對他有印象是因為U2的吉他手 The Edge。
這把琴最早在1958 ,右邊那隻。最早版本的琴頭是分開的V型琴頭,搭配金色配件keystone造型調音旋鈕。白色護板以及無金屬罩的拾音器和兩顆音量一顆音色旋鈕。以及琴身大小也大一點點,而且導線孔居然在白色護板上(在琴橋時音器旁邊QQ)。
這把琴和Flying V 是同年生產。在銷售量低迷的年代這些琴剛推出時有點微妙。因為50~60年大家都在彈Blues、Jazz之類的東西。這玩意太兇狠了。即使是現在這個時代也大多是金屬咖會買型號。所以這兩款琴在初發售時賣的爛死了。但是過了幾年金屬樂開始起來!! 這兩款琴就是王道了!!
從歷年來的生產型號可以看到。最早版本的Explorer 琴身使用Korina (非洲欖仁木)製作琴頸及琴身。再後來年代也有使用mahogany(桃花心木)和少數年份使用Alder (榿木)
指板也有紫檀及黑檀等不同版本。
基本配置都是兩顆雙線圈,三顆旋鈕排列成一直線。switch在高音弦那一側的琴身角處。
不論如何,還是有些年代會出一些特別版的Explorer。例如生產僅幾年的P-90版本。
這是一個很棒的並且很經典的型號。也可以在很多其他品牌可以找到類似外型的仿製造型品。不論如何!!他就是經典的琴。即使有些人不玩金屬樂。但是她很美的並很有代表性可以收集的好東西啊~~!!
-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